本期栏目由名字看起来一点都不文艺的疯子624提供
阳光草木芳菲尽,最美人间四月天,刚从春天的季节里走出来,马上又迎来了炎热的盛夏,然而这并不能阻止我研习诗词歌赋的热情。
恰好最近在下发现安卓平台上多了几个有关诗词的app,于是就想和各位汇友们谈一谈关于诗词的这些事。
诗说人间——《诗经》
提起诗歌,就必须提到《诗经》。因为它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,亦是中国诗歌的源头。
由于《诗经》的创作者大都是目不识丁的平民,故而虽被称为“诗”并多以四言叠韵为主,其性质类似于“民谣”。
相传是由当时专门采集诗歌的官员,行走于民间,将所听到的“民谣”收录于书中,然后再将其上交给国家。
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在民间采风,一部分目的亦是为封建君王收集民间消息,让上层了解社情民意及思想动态,听着貌似有点像特务机构干的活?
然而到了春秋战国之后,《诗经》中的一部分诗歌开始被断章取义,用来表达门客及家臣对自家君主的忠义之心
比如“我对您的感情,就犹如诗中那汉子和妹子忠贞不渝的爱情一般,永不改变!”
墨客骚人——《楚辞》
要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,除了《诗经》之外,还出现了屈原和楚王这一对好基友。
他两人你侬我侬,一个是抖S,一个抖M,成天不亦乐乎。
就在几次屈原同志被虐的不要不要时,突发灵感,根据楚国方言写了些诗歌,表达一下他对楚王的基情,这就是“骚体”。
后人亦将之与《诗经》中的“国风”合称为“风骚”,“风骚”一词从此便成为“诗歌”的代名词,而文人墨客亦以“骚人”自称。
《楚辞》虽为屈原所著,但如今我们所见《楚辞》大都为汉朝人仿作屈原以及其弟子宋玉作品。
现在我们能看到的,大多数是后人根据前人对《楚辞》的注解所揣度出来的作品,至于原作则早已佚失。
雅韵绕梁——《汉乐府》
《汉乐府》的出现过程与《诗经》相似,都是由部门从民间收集作品整理而成。
不同于《诗经》的是,《汉乐府》创作题材多以女性为主,如《孔雀东南飞》、《木兰诗》、《陌上桑》等,这些诗歌大都描写女性,并以叙事抒情,具有极强的叙事性。
而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所致,《汉乐府》中含有大部分对生活的描述。存在有许多表现不同阶层人民疾苦生活的诗歌。
此外, 《乐府诗》中,还有一部分名为“鼓吹曲词”,它是由北方传入的北狄民乐重新填词而成,这种现象从侧面反映出西汉时期民族文化开始进行交融的一种趋势。
同时《汉乐府》收录的文人诗将会由官方重新配以乐谱,进行二次创作编排,成为能演奏的“诗歌”,以备祭祀或宴席歌舞使用。
因此,《乐府诗》不仅具有文学之美,还同样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。也是诗歌体系由先秦诗歌的“杂言‘’走向“五言”的开始。
花间词墨——《人间词话》
词的发源与诗歌同样,均来自于民间,只不过词最初流行的场所,是在青楼。
先别忙着污,要知道在宋代可是文人倍出的朝代,青楼只是了更好的满足文人们的雅兴,以便为客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。
但来的客人们是谁?那都是些饱读诗书的文化人,口味异常刁!面对姑娘们难以入耳的歌词,一些文人、大家们忍不住了,感觉太跌份儿了,于是他们就亲自创作歌词。
如此,“词”便在文人坊间流行开来。词曲虽在宋朝极为繁荣,但由于出身卑微,许多文人都只是将写词当做一种娱乐消遣,并不在意。
认为用“词”给“诗”提鞋都不配,属于末流之物。因此,直至明清时期,谈及“词”时仍然会给人以略逊“诗”一筹的感觉。
一直到晚清之后,人们才真正的能够正视“诗、词”之间的关系。虽然词的地位一度在诗词历史上岌岌可危,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去理解词当中的美感。
介绍完了以上几个在诗词歌赋里占据重要地位的传统地位之后,不知道你是否有一探究竟的兴趣呢。这些音韵和谐、字句铿锵的文学作品,都是我们语言里的精粹。
可能在很多人眼里,背诵古诗词、古文是一项非常令人烦躁的任务。然而诗歌的好处,除了言简义丰、供人赏阅,更加是沉淀心灵,以待日后触景生情时有感而发。
最后推荐一个读诗的应用,愿你我在这尘世的浑浊中沉淀。
热爱诗词,更热爱它们背后的故事。当我们沉浸在诗词的唯美意境中时,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历史,亦不容我们忽视。
在下“疯子”,一个不喜欢诗词,但喜欢诗词背后故事的人。以上介绍如果能够给热爱诗词的你带来些许帮助,本人将感到万分荣幸。各位,拜拜咯(๑><๑)。
温馨提示:汇汇的用户专栏更改了新的投稿邮箱哦,如果有想要投稿或者是询问用户专栏问题的小伙伴们,请看下面的地址:
-END-